干旱区地理简介
《干旱区地理》(CN:65-1103/X)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干旱区地理》是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的主要任务是反映干旱区地理学太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杂志文章特色
1、撰稿人的文章应区反映地理学及干旱区资源环境研究重大科学问题,主题鲜明,论据充分,观测、实验、统计数据应包括新近的。论文以不超出8000字为宜,其它形式应更为简练。
2、编辑部有权对文稿进行适当压缩、修改,作者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文末注明;作者文责自负。
3、关键词关键词的提取要以利于计算机文献检索为原则,主要从文章的题目中选取关键的词,-般选取3--5个,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4、正文一般包括研究目的、实验方法、资料与数据的分析与讨论,以及结论。如不能导出结论,可进行必要的讨论。
5、插图插图一般不宜超过5幅。插图必须用计算机绘制,大小要适宜,请用Excel、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进行处理,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清晰准确,凡涉及国界的图件。须绘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上。半栏图不超过80mm,通栏图不超过155mm,图件中的文字不小于6号字或8榜字。
6、附表己用曲线图示或文字叙述的数据不再列表。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加辅线),每表应有序号和表名,中、英文对照一并置于表上方。
7、参考文献应在论文中注意引用近2-3年的主要相关文献。一般需列出正文中引用的公开出版的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码(在引用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对文中注释或未正式发表的文献可作为脚注处理,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引用文献资料和数据要认真核实,注明出处。文献作者一般只列前三名,中用“,”隔开,三人以上后加“,等”或“,etai”。英文文献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如P.Ejam的文献著录为JEmesPE。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气候与水文,区域发展,地表过程研究,生物与土壤,地球信息科学,简讯,生物与环境,生态与环境,气候变化,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与环境,地理信息科学,水文与水资源,书讯,生态与环境演变,生科与士壤,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合作专栏,热点评述,生物土壤与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土壤资源,生态环境与生物土壤,地表过程与生态环境,气候与环境变化,土地利用与农业发展,土地利用与碳排放,植物生态,地理信息学科,热点述评
摘要:利用塔里木河流域近60 a的地表径流、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通过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年代际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地表径流变化的时空差异性,探讨了塔里木河流域天然径流变化对气温、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近60 a来塔里木河流域三源流径流整体存在增加的趋势,但干流径流存在减少的趋势;塔里木河流域三源流增加强度在1993年前后从强到弱依次为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进入2000年后从强到弱依次为和田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流域三源流径流强度增加主要受降水增加和由气温增加引起的融雪径流增加的双重影响。
摘要: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基于流域水资源量及水资源利用水平、灌溉定额等资料,计算探讨了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现状水平年(2010年)和规划水平年(2020年、2030年)可承载灌溉面积、不同来水频率下规划年灌溉面积超载和生态水保证情况。结果表明:(1)现状水平年,流域可承载灌溉面积为129.06×10~4hm~2,除和田河流域外其它区域均超载,超载面积为41.7×10~4hm~2。(2)2020年,25%来水频率下,除开都—孔雀河流域其他区域均不超载。在50%与75%来水频率下,流域规划灌溉面积超载较大,分别为10.21×10~4hm~2与28.05×10~4hm~2,管理部门应对规划方案进行科学论证。75%来水频率下,流域生态水保证率为76%,表明枯水期生态水供应存在压力。(3)2030年,25%来水频率下,除开都—孔雀河流域其他区域均不超载。在50%与75%来水频率下,流域规划灌溉面积超载较大,分别为7.06×10~4hm~2与24.09×10~4hm~2。75%来水频率下,流域生态水保证率为81%,表明枯水期生态水供应仍然存在压力。研究结果为流域水资源配置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摘要:塔里木河下游是新疆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为改善该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国家自2000年起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了18次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生态输水工程。近20 a来,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随输水次数增加呈不断上升趋势,生态植被不断修复,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尤其是2017年实施第18次生态输水后,下输水量及其影响范围取得较大突破,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通过近20 a的断面来水监测资料,从水量、水质、地下水变化、植被恢复等方面,初步分析输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对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和延展,使其对今后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调度和科学管理起到指导作用。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虽然生态输水量基本都补给了生态植被和河道两侧的地下水,但持续性输水才是保证下游脆弱的生态环境稳定好转的根本途径。(2)输水使下游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现生态植被正在恢复,地下水位逐步抬升,地下水质明显好转。(3)采用汛期输水和间歇机动式调度,可使输水效益达到最大化。
摘要:基于塔里木河干流1957-2017年阿拉尔断面、英巴扎断面、恰拉断面来水量特征,首先初步分析塔里木河干流上、中、下游的耗水特征,并基于干流断流和生态输水时间节点,进一步分析1957—1972年、1973--2000年、2001--2017年上中下游各区间段耗水特征,根据这些历史数据变化,从管理角度判别上中下游较为合理的水量分配策略;其次,重点指出塔里木河干流在明确定位为生态河流背景下,未来水量调配精细化管理面临的主要三大基础性问题:灌区耕地面积不清、生态和农业用水量不清、水文数据存在偏差等,并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从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上给出相关解决的建议。明确认识到目前塔里木河干流水资源分配利用存在的问题,是未来解决好流域生态环境的关键,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藉此引起更多理性关注,对未来推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2018年3月26—27日,中国—比利时地理信息联合实验室在根特大学地理系举行了首届中国—比利时地理信息博士生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空间思维与我们的世界”,旨在为中国和比利时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应用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提供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平台,推动青年人之间合作网络的搭建,加强学习交流,共享知识和经验。
点评详情